——她是女皇帝的左右手,李显相敬如宾的妃子,太平公主的心机姐妹,也是武三思倾慕的对象。
2013年9月,空港新城园区南大道某项目施工时,意外发现一座带有五个天井的唐代墓葬。当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后,通过近一千字楷书书写的“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”,当中详尽了墓主人世系、生平、死亡、葬地等信息,考古人员断定这里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地。
空港新城施工,墓志铭初现端倪
自公元710年,李隆基发动政变诛灭韦后一党,上官婉儿也同日被诛杀,而她死后葬于何处,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。上官婉儿墓的发现,解开了一系列困扰史学界多年的疑问。
从当时的发掘现场看,墓葬破坏严重,出土随葬品不多,属于典型的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,坐北朝南,由墓道、5个天井、5个过洞、4个壁龛、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,水平全长36.5米,深10.1米。墓室则用明圹砖券夯筑,正方形,边长4.5米,顶部全部塌陷,铺地砖全部被揭起,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.38米。
让大家意外的是,如此大的墓地里竟然没有找到墓主人的尸骨。不仅如此,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震惊的事实,上官婉儿墓曾被人为破坏,经过比对,这并非一般盗墓贼挖掘所致,而是官方有组织的行为。至于破坏上官婉儿墓地的凶手是谁,我们将在本文中大胆猜测。
历仕三朝,不是宰相,胜似宰相
往上溯源,汉武帝托孤大臣上官桀时期的上官家族最为强盛,通过与霍光联姻曾权倾一时,而上官婉儿正是上官桀,上官安,上官期祖孙这一支的血脉。虽然汉昭帝时期在与霍光的政治斗争中落败被族诛,但家族的势力并没有消亡,直到上官婉儿高祖父任隋朝幽州太守,曾祖父上官贤也在隋朝为官,祖父上官仪官至唐高宗宰相。
上官仪是唐诗"上官体"的创始人,因为文采好,一冲动为李治起草了废除武则天的诏书,后被武则天所杀,导致上官婉儿童年就与其母郑氏一起罚没掖庭,度过一段奴仆生涯。
上官婉儿后来能有极高的文学造诣,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培养。为奴期间,眼睛看着宫里事,嘴里读着圣贤书,诗书水平一流,通达事理,思路清晰,可以说,她从小在宫斗、官斗之中熏陶长大的,专为从政而生。仪凤二年(677年),一次偶然的机会,让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,并当场出题考较。上官婉儿文不加点,须臾而成,且文意通畅,词藻华丽,语言优美,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,让其掌管宫中诏命。至于墓志载其十三岁为才人,现在的说法,是武则天为改变身份而给予的名份。
通天元年(696年),上官婉儿开始处理百司奏表,参决政务,权势日盛。尤其在武则天称帝后,诏敕多出其手,时称“内舍人”。直到中宗复位,上官婉儿依然发挥着宰相的职能,从高宗、武周到中宗,历仕三朝,深度参与机要,堪称长安城第一名媛。
女皇帝身后,李武两家话事人
武则天称帝虽然只有15年,但从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贬自尽到674年与李治并称天皇天后,再到683年李治驾崩,武则天执掌权柄接近半个世纪,期间不乏有多次打压李唐宗室,提升武家地位的举措,那么,女皇死后,这个权力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?
我们知道,神龙政变是狄仁杰埋下的伏笔,张柬之以谋反之名,和其他四位大臣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,拥李显复位。在这个过程中上官婉儿是站在幕后太平公主这一边的。意外的是,韦后和武三思撺掇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,这就导致了权力结构的迅速失衡,太平公主等神龙政变的功臣团队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中枢之外。
而上官婉儿因为李显昭容的身份,自然而然被韦后吸纳为一党,以继续获取分享权力,这也成为日后她政治标签的污点。
一方面,武则天退位10个月驾崩,在这段时间里,上官婉儿与女皇之间有过怎样的对话,我们不得而知。没有武则天的赏识,身为奴婢的上官婉儿无法实现人生理想,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,在那一刻跨越了年龄、家族背景和身份地位,武则天需要上官婉儿继续发挥话事人的作用,各方势力都希望有一个“异性人”居中调停。
另一方面,权力是毒药,一旦掌握就难以放下,与韦后为伍无异于饮鸩止渴,除了煽风点火、拉帮结派直至毒杀亲夫,韦后的胸襟格局和政治手腕较武则天相差甚远,更何况还有安乐公主这样的猪队友,上官婉儿游走在李氏、武氏、韦后之间,穿梭在太平公主、武三思、李显之间,才是真正的如履薄冰。
人物关系图谱,敌友转换如翻书
相传上官婉儿将生时,母亲郑氏梦见一巨人,给他一秤道:“持此将称量天下士”,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男儿,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女子,郑氏心中甚是不乐,常常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:“汝能称量天下士乎?”
结果若干年后,唐中宗举办了一场赛诗大会,由上官婉儿充当主裁判,评判进入最后角逐的宋之问与沈栓期这两大才子,这场赛诗会,向全天下宣告了上官婉儿在当时文坛的领袖地位,可以称量天下的文人。
但是,唐中宗李显过于懦弱,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座大,韦皇后转而与衰落的武氏集团联手,来和太平公主分庭抗礼。韦氏集团与武氏集团采取打压太子李重俊的方式来夺权,这就违背了武则天定下的李武两家共享天下的遗志,上官婉儿因为在内朝,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来往密切,外人眼中,她就是韦后的铁杆盟友。
景龙元年(707年)七月,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,杀武三思、武崇训于其府第,并诛杀其亲党十余人,此次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,却使武氏集团彻底覆灭,韦氏集团再度衰弱,李重俊也在战乱中被杀。
这场政变给上官婉儿造成了巨大刺激,因为剿灭武三思父子后,李重俊就直奔她的住所而来,入宫后第一次切身经历流血政变的残酷,让上官婉儿意识到,政治斗争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,于是一边转投更加强势的太平公主,一边暗自蓄力为更凶险的未来筹谋。
一根白绫,香消玉殒
其实说来也有趣,上官婉儿的存在,无非是在武则天希望死后继续延续后宫干政的权力秩序,维持一种体面而微妙的平衡,上官婉儿也确实一直顾着武家的利益。自命不凡的武三思则心怀叵测,当年和李显竞争继承人落败,现在又欺辱李显的儿子李重俊,怂恿李显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,最终导致李重俊铤而走险,两败俱亡。太平公主都做不到的事,韦后和安乐公主又怎么可能做得到。况且武则天68岁登基为帝,足足准备了30年,韦后才准备几年?
景龙政变仅仅过去四年,李显突然驾崩(史学界普遍认为被韦后毒死),韦后趁机抢占内外兵马大权以及在中央禁军等安插党羽,迅速掌控朝政。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手起草诏书,立李重茂为皇太子,李旦辅政,韦后为皇太后摄政,以平衡各方势力,然而宰相宗楚客、韦温更改诏书,劝韦后效仿武则天,大战一触即发。
上官婉儿墓-墓志铭
早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结为盟友,共同围剿韦后的过程中,一个意外让太平公主始料未及,那就是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果断处决。可以说,上官婉儿的殒命,让太平公主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助力,从而加速了太平公主势力的覆亡。
那晚的李隆基,为何置上官婉儿于死地?
因为在一代雄主李隆基眼里,上官婉儿早已被深深打上了韦后集团的烙印,就在诛灭韦后乱党的那晚,李隆基部将刘幽求已经冲进了皇宫,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,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呈上,以证明自己和李唐宗室同气连枝,刘幽求的举棋不定,同样给李隆基带来了困惑。这一刻,上官婉儿的生死掌握在李隆基手里,回想过往种种,父亲李旦、伯父李显、更早的高宗太子李弘和李家皇子诸多遭遇,在武则天的压制下生活的这些年,给这位未来的大唐天子留下了深深的恐惧:如果上官婉儿继续留在皇宫,势必成为太平公主的羽翼,父亲和自己的下场不堪设想 。出于对女人政治、后宫干政的坚决抵制,李隆基以一条白绫结束了上官婉儿的生命,要知道自武则天称帝以来,朝中女人的野心就不断滋生,这从后武则天时代的乱局便可看出,韦皇后、太平公主、安乐公主哪个不是野心勃勃?即便历经神龙、景龙、唐隆三场政变,皇位重回李唐宗室手中,但太平公主此时已权势滔天,谁又能料到此后是否还会有女子效仿武则天。
上官婉儿之死,宣告一个女子干政时代的结束。
另一头,太平公主得知上官婉儿死讯,追悔莫及,出绢五百匹厚葬之。于是,就发生了前文中提及有组织的破坏上官婉儿墓地的行为,上官婉儿像一面盾牌,她参政的合法性将为太平公主提供话语权,而她的不合法性,就能成为李隆基打击太平公主的精神武器,姑侄之间的矛盾,从此公开化、白热化。如今,当年的疑窦已烟消云散,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都化作一捧黄土,甚至李隆基命宰相张说搜集整理的上官婉儿诗集,都未能留存于世。那些上官婉儿为宫廷女官设计服饰,创制妆容、改善“上官体”文辞表达等开启唐朝时尚先河的片段,我们只能在壁画、出土文物中寻找端倪,上官婉儿的一生,和她守护的中国古代最开放包容的大唐一样,在之后1300多年里,都不可复制。
法律顾问 / 宋亚锋 赵文娟
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
即刻访问悦西安网
www.justxa.com
见证西安发展的每个瞬间